总台中国之声记者:
高原地区的夏季气候是较为凉爽宜人的,也是暑期旅游的热门选择。很多人担心有高原反应,请问什么方法可以减轻高原反应的发生?谢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研究员 李树强:
谢谢您的提问,现在到高原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先解释一下什么是高原,在医学上,一般将海拔2500米以上的地区认为是高原地区;但是因为存在个体差异,很多人在2500米以下也可能发生类似反应。急性高原反应一般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悸、胸闷等症状,有的还会出现甲床和口唇发绀,另外还会出现手、足和面部浮肿和麻木的症状,这些症状一般会在一两天缓解。如果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者剧烈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提示有可能发生高原肺水肿或者高原脑水肿,就要马上到医院治疗。
老人和儿童是高危人群,所以上高原一定要格外慎重。我们都知道,老年人基础代谢率比较低,同时会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慢阻肺等疾病,缺氧导致的头痛和乏力,与这些慢性病容易混淆,所以容易延误诊治、加重病情。儿童代谢比较旺盛,呼吸频率快、血管调节机制不成熟,所以容易发生肺水肿和脑水肿。
大家如果要到高原旅游,一定要做好预防。首先是进入高原前,建议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的检查,因为有些情况属于禁忌证,比如说严重的心肺疾病,近期脑卒中、严重高血压和低血压,还有严重的贫血以及红细胞增多症等。
其次,在去高原的途中,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在中等海拔的高原区进行过渡,每天控制上升的高度,这样可以逐步适应。
再有,到达高原后,要减少活动量和强度,逐渐适应后再增加运动量。尽量不要喝酒,多吃含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食物;同时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另外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比如乙酰唑胺或小剂量激素,同时也可以试用抗氧化作用的红景天、人参、党参等这些药物,增强机体的抗缺氧能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