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确诊人数不断增多接近1万,新型冠状病毒新药开发难度和速度空前巨大

2020-01-31 17:142630本站原创新药品网
 从2019年12月30日首次发布疫情相关公告开始,仅一个月,这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确诊人数就超过了2003年“非典”确诊病例数。

目前,感染病例已覆盖包括港澳台在内全国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此外,全国已有湖北、广东、河南、上海、西藏等31个省(区、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

确诊病例激增

卫生经济和政策专家、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创始人及执行理事长蔡江南1月29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从数据上看,确诊人数、死亡人数确实有所增加,但数字上的变化并不能直接代表实际确诊人数的增长程度,反而是印证了中国各方面防控手段跟上以后出现的情况。”在他看来,由于目前中国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预防、治疗、检验以及医疗人员配备、医疗机构的纳入等各方面措施加强,使得原来没有被辨别的病例和部分隐藏的病例进一步得到确诊,导致患者数量不断增加。

据国家卫健委公开的资料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潜伏期大约在10天左右,最短的潜伏期有1天发病,最长的潜伏期是14天,潜伏期具有传染性。

从时间上来看,实施全国防控开始至今已过去一周左右,而武汉发现多起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式传染开始也过去了近半个月。可以说,第一波被感染的人群或病毒携带人群会在近一周内出现较为密集的发病情况,新确诊病例也会随之上升。

此前,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李兴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治疗情况表示,轻症病人大概1周恢复,偏重的可能需要两周或者更长时间。时代财经注意到,从去年年底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至今,全国累计仅171例患者治愈。而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这些治愈患者年龄也多在60岁以下。

面对目前危重患者多,治愈人数少的现状,蔡江南认为,在疫情出现的前期,中国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还十分有限,在传染源没有找到,传播致病的机理以及变异的风险都还不清楚的情况下,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和用药都采取较为保守的治疗方式。另外,由于疫情是集中区域爆发,很多医院的医疗设备和资源很难短时间内准备完善,这让很多病情较为复杂的危重患者在随后的治疗过程中不断被发现。

冠状病毒新药开发难度巨大

一直以来,中国针对流行病的防控手段都是从阻断传播途径、控制和消灭病毒传播源、隔离易感人群和感染者这三个环节着手。由于目前尚无可以有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药物,也无经过批准的疫苗可用,新冠肺炎的治疗尚在突破中。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所长,“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肖瑞平1月30日向时代财经表示,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主要采用的是维持疗法加上广谱抗病毒药物,“如有继发感染的情况,一般会用一些抗菌素治疗,严重病人需用激素治疗”。

据公开资料显示,由于冠状病毒变异性大,缺少用于检测抗冠状病毒药物的动物模型,不少治疗药物有严重副作用或免疫抑制等原因,冠状病毒的新药开发存在巨大困难。目前,我国正在加紧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和疫苗。

1月27日,杭州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分离出了3株新型冠状病毒的毒株,这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可谓意义重大。但据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介绍,“疫苗的研制有个过程。在疫苗种子株出来以后,要通过细胞株培养,这个过程要一个月。拿到疫苗株后,各方面的检查、检测大约半个月,然后,还要通过鉴定部门的鉴定,通过国家一期、二期的验证,得需要一个半月的审批过程,疫苗才能够出来。”也就是说,疫苗成功研制至少还需要3个月的时间。

1月28日,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传染病学讲座教授、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袁国勇也表示,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初步在喷鼻式流感疫苗基础上,研发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但由于疫苗需要在进行动物试验后才能明确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只能寄期望于1年内进入到临床试验。

此外,现阶段推荐的能够治疗新冠肺炎的“老药”,包括利巴韦林、匹那韦/利托那韦、环孢霉素、阿比多尔、万古霉素等,也均没有可靠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有效。

其中,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提到的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是一款抗艾滋病的药物。有资料显示,因为冠状病毒与艾滋病毒同属RNA病毒,抗艾滋病药物可能有效,但是目前只有小样本研究,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只能作为“试用药”。而另一款药物阿比多尔,曾在《武汉协和医院处置2019新型病毒感染策略及说明》被提及,称某患者服用阿比多尔3天后症状缓解。但随后就有免疫学专家明确表示,阿比多尔是一种以血凝素为受体的抗病毒药物,针对A型和B型流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说并没有确切的证据。

肖瑞平也表示,上述药物均没有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我们不可能下结论证明它有效,也不会轻易给患者使用。”在她看来,目前针对性治疗的药物和疫苗都处在研发阶段,其中疫苗与治疗性单克隆抗体是最有希望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目前,感染病例已覆盖包括港澳台在内全国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此外,全国已有湖北、广东、河南、上海、西藏等31个省(区、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

确诊病例激增

卫生经济和政策专家、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创始人及执行理事长蔡江南1月29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从数据上看,确诊人数、死亡人数确实有所增加,但数字上的变化并不能直接代表实际确诊人数的增长程度,反而是印证了中国各方面防控手段跟上以后出现的情况。”在他看来,由于目前中国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预防、治疗、检验以及医疗人员配备、医疗机构的纳入等各方面措施加强,使得原来没有被辨别的病例和部分隐藏的病例进一步得到确诊,导致患者数量不断增加。

据国家卫健委公开的资料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潜伏期大约在10天左右,最短的潜伏期有1天发病,最长的潜伏期是14天,潜伏期具有传染性。

从时间上来看,实施全国防控开始至今已过去一周左右,而武汉发现多起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式传染开始也过去了近半个月。可以说,第一波被感染的人群或病毒携带人群会在近一周内出现较为密集的发病情况,新确诊病例也会随之上升。

此前,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李兴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治疗情况表示,轻症病人大概1周恢复,偏重的可能需要两周或者更长时间。时代财经注意到,从去年年底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至今,全国累计仅171例患者治愈。而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这些治愈患者年龄也多在60岁以下。

面对目前危重患者多,治愈人数少的现状,蔡江南认为,在疫情出现的前期,中国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还十分有限,在传染源没有找到,传播致病的机理以及变异的风险都还不清楚的情况下,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和用药都采取较为保守的治疗方式。另外,由于疫情是集中区域爆发,很多医院的医疗设备和资源很难短时间内准备完善,这让很多病情较为复杂的危重患者在随后的治疗过程中不断被发现。

冠状病毒新药开发难度巨大

一直以来,中国针对流行病的防控手段都是从阻断传播途径、控制和消灭病毒传播源、隔离易感人群和感染者这三个环节着手。由于目前尚无可以有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药物,也无经过批准的疫苗可用,新冠肺炎的治疗尚在突破中。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所长,“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肖瑞平1月30日向时代财经表示,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主要采用的是维持疗法加上广谱抗病毒药物,“如有继发感染的情况,一般会用一些抗菌素治疗,严重病人需用激素治疗”。

据公开资料显示,由于冠状病毒变异性大,缺少用于检测抗冠状病毒药物的动物模型,不少治疗药物有严重副作用或免疫抑制等原因,冠状病毒的新药开发存在巨大困难。目前,我国正在加紧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和疫苗。

1月27日,杭州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分离出了3株新型冠状病毒的毒株,这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可谓意义重大。但据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介绍,“疫苗的研制有个过程。在疫苗种子株出来以后,要通过细胞株培养,这个过程要一个月。拿到疫苗株后,各方面的检查、检测大约半个月,然后,还要通过鉴定部门的鉴定,通过国家一期、二期的验证,得需要一个半月的审批过程,疫苗才能够出来。”也就是说,疫苗成功研制至少还需要3个月的时间。

1月28日,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传染病学讲座教授、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袁国勇也表示,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初步在喷鼻式流感疫苗基础上,研发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但由于疫苗需要在进行动物试验后才能明确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只能寄期望于1年内进入到临床试验。

此外,现阶段推荐的能够治疗新冠肺炎的“老药”,包括利巴韦林、匹那韦/利托那韦、环孢霉素、阿比多尔、万古霉素等,也均没有可靠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有效。

其中,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提到的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是一款抗艾滋病的药物。有资料显示,因为冠状病毒与艾滋病毒同属RNA病毒,抗艾滋病药物可能有效,但是目前只有小样本研究,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只能作为“试用药”。而另一款药物阿比多尔,曾在《武汉协和医院处置2019新型病毒感染策略及说明》被提及,称某患者服用阿比多尔3天后症状缓解。但随后就有免疫学专家明确表示,阿比多尔是一种以血凝素为受体的抗病毒药物,针对A型和B型流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说并没有确切的证据。

肖瑞平也表示,上述药物均没有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我们不可能下结论证明它有效,也不会轻易给患者使用。”在她看来,目前针对性治疗的药物和疫苗都处在研发阶段,其中疫苗与治疗性单克隆抗体是最有希望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河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河北省药品批发企业放射性药品经营许可现场验收标准》的通知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雄安新区综合执法局,省局有关处、直属有关单位,各有关药品经营企业:为加强放射性药品

0评论2025-07-3010

【“数”说医疗器械】 北京市医疗器械审评检查中心公布2025年上半年第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核查“成绩单”
  2025年上半年,北京市医疗器械审评检查中心共完成第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核查556件(其中未通过10件),同比减少2%;生产许

0评论2025-07-3011

【“数”说医疗器械】 北京市医疗器械审评检查中心公布2025年上半年审评“成绩单”
 2025年1-6月,北京市医疗器械审评检查中心共完成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审评1898件,同比减少19%,其中首次注册468件、变更注册805

0评论2025-07-3010

【“数”说医疗器械】 北京市医疗器械审评检查中心公布2025年第二季度审评“成绩单”
 2025年第二季度,北京市医疗器械审评检查中心共完成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审评934件,同比减少32.8%,其中首次注册228件、变更注

0评论2025-07-309

【“数”说医疗器械】 北京市医疗器械审评检查中心公布2025年二季度第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核查“成绩单”
  2025年第二季度,北京市医疗器械审评检查中心共完成第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核查271件(其中未通过10件),同比减少6%;生产

0评论2025-07-309

政企研协同赋能 筑牢产业合规基石——化妆品备案能力专题培训在京举办
  为提升本市化妆品企业备案合规能力与主体责任意识,促进化妆品行业健康发展,守护首都群众用妆安全,近日,北京市化妆品审评

0评论2025-07-2922

北京市药监局第一分局扎实推进药物警戒监管工作,筑牢药品安全防线
  为规范药品全生命周期药物警戒活动、推动企业履责,北京市药监局第一分局以“细谋划、强监管、长闭环”对辖区重点药品上市许

0评论2025-07-2920

国家药监局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25年第二次主任会议召开
  7月28日,国家药监局化妆品标委会2025年第二次主任会议在京召开。国家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标委会主任委员徐景和出席会议

0评论2025-07-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