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药品安全监管,筑牢用药安全防线,路桥区局聚焦“三小”安全隐患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持续推进药品安全专项治理,通过精准化风险排查、常态化培训引导、社会化监督共治三措并举,有效推动“风险点”转变为“放心点”。行动开展以来,督促企业完成自查643家次,累计摸排“三小”经营单位446家,发现问题126个,均已完成闭环整改。
一是精准化风险排查,提升监管靶向性。依托“数据分析+实地走访”,全面梳理形成“三小”经营主体明细清单,涵盖经营场所、资质、范围等关键信息。结合历史案件、日常监管数据,运用AI技术辅助分析,科学划分高、中、低风险等级,并以“红黄蓝”三色标识,实现监管对象画像清晰、风险可视。基于此清单,执法人员开展“拉网式”排查:针对小药店,严查药品储存条件、处方药销售登记、药师在岗履职情况,打击销售过期药、虚假宣传等问题;针对小诊所,紧盯药品、医疗器械购进渠道和贮存情况;针对小美容院,严查化妆品注册备案情况和擅自配制化妆品、经营使用过期化妆品等问题,防范使用“三无”产品及超范围医美。
二是常态化培训引导,激发主体自律性。坚持精准上门辅导与专题集中培训相结合,执法人员主动靠前服务,结合不同业态特点,上门宣讲法规要求,剖析常见问题及合规标准,辅以典型案例警示,引导经营者认清主体责任,有效激发规范经营内生动力。同时,针对“三小”业态普遍存在的动态变化快、法律意识薄弱、专业知识不足等共性问题,积极对接科室共同研判,通过专题宣讲会集中解答,深化共性问题解决方案。截至目前,线下组织“三小”单位药品安全法律法规培训班7期,参训人数达918人次;组织监管人员“点对点”上门辅导规范150人次,帮扶经营单位105家次。
三是社会化监督共治,织密长效防护网。着力构建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通过网格化协同监管、差异化精准监管、多元化监督渠道,不断提升治理效能。将药品安全监管融入基层网格,结合投诉举报与专项任务,实施“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提升执法效能。对高风险及屡查屡犯主体加密走访频次,对合规主体减少干扰,优化监管资源配置。畅通群众投诉举报途径,并邀请行风监督员参与监督,形成“执法监管+社会监督”的共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