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基层药品安全监管,提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履行药品安全协管员职责,8月8日,浠水县组织开展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药品安全专题培训,重点围绕药品安全协管员职责、“四个最严”要求、药品基本知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风险隐患排查及“六种人”报告制度等内容进行系统培训,切实发挥基层药品安全“前哨”作用,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一是强化责任意识,明确协管职责。培训会上,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详细解读了药品协管员的工作职责,强调协管员是基层药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力量,需在日常工作中重点关注村卫生室、零售药店、集市摊点等场所,及时发现并上报违法违规行为。同时,要求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将药品安全纳入重点关注工作。
二是落实“四个最严”,严守安全底线。培训围绕“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要求,结合典型案例,深入讲解药品安全法律法规,增强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参训人员纷纷表示,将严格按照“四个最严”标准,协助日常监管,确保群众用药安全。
三是普及药品知识,提升监管能力。为提高协管员的专业水平,培训还系统讲解了药品基本知识,包括药品与保健品的区别、常见假劣药知识、药品储存条件等,药品不良反应等,确保基层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置药品安全隐患。
四是聚焦风险排查,执行“六种人”报告制度。针对农村地区药品安全风险点,培训特别强调了药品风险隐患排查方法,并推行“六种人”报告制度,即要求协管员重点关注游医药贩、非法收药人、非法宣传推销人员、非法行医者、非法渠道购药者、违规储存药品者,发现线索立即上报,形成“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快速反应机制。
五是发挥党建引领,构建共治格局。浠水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党建+药品安全”模式,推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带头落实药品安全责任,并动员网格员、村医、志愿者等力量共同参与,形成“人人关注药品安全、人人参与药品监管”的良好氛围。
本次参加培训535人,有效提升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药品协管员的业务能力,为构建县、乡、村三级药品安全监管网络奠定了坚实基础,进一步筑牢了农村药品安全防线。
(信息来源:黄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