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经营环节监管,全面提升医疗器械安全治理水平。郯城县市场监管局备足“四门功课”,规范提升医疗器械经营能力,确保全县医疗器械质量安全。
一是立足于“准”,全面摸清企业底数。建立完善一企一档,实行动态管理。全面掌握企业经营状况,针对长期停业、半停业、正常经营等类型企业,分类建立台账,及时更新企业的动态信息,切实做到企业数量清、经营性质清、经营状况清、人员配置清,做实做细“一本账”。依托“山东省智慧药监一体化平台医疗器械经营系统”“行政许可审批系统”“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起底式”清理,“立户”414家。
二是突出于“查”,深入排查风险隐患。围绕规范经营活动,以问题为导向,采取日常监管、飞行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进行全面深入排查。对经营企业面积、质量管理人员配备等情况进行核查,重点围绕企业是否存在未经许可(备案)从事经营活动、经营未取得注册证或备案凭证的医疗器械、擅自变更经营场所或库房地址等行为,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让监管始终跑在风险前面。
三是着眼于“引”,促进质量管理提升。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帮扶,针对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帮助企业不断提升质量管理能力。目前,开展现场指导帮扶20余次,规范经营条件36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提高企业的知晓率和重视程度,引导企业自觉遵守规定,规范经营行为。持续优化并开展医疗器械“百问百答现场问,药企法规送上门”活动,实行“逢查必考”“逢查必问”工作机制。执法人员在检查现场提问,考核经营环节质量管理人员及重点岗位人员对细化规定了解程度,形成企业主动抓质量、监管部门促提升的良好氛围。
四是扎根于“实”,全力保障检查效果。强化检查结果的运用,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实行风险隐患、问题线索、跟踪落实、整改销号“四张清单”管理,跟踪督促企业整改到位。同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对整改不到位或拒不整改的企业,依法依规进行严厉处罚,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目前,下达责令整改20家,立案11家,已全部完成整改。建立健全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信用档案,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形成监管合力,共同保障医疗器械经营环节质量安全,维护医疗器械经营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