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张流波:
谢谢你的提问,《传染病消毒规范》是一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已经在今年10月发布,明年11月份实施,中间有一年缓冲期,可以看出来,这个标准非常重要。这个标准不仅是我们专业人员开展现场消毒工作的依据,也对我们居家消毒有比较好的指导意义。
传染病消毒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及《消毒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来开展,需要在疾控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当然,我们居家的消毒要保证科学有效,可能还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要明确消毒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消毒?这种消毒是不是我们传染病消毒规范里面说的预防性消毒、随时消毒、终末消毒,针对不同消毒目的,有不同的消毒方法、消毒要求。
第二,要保证科学有效。要明确哪些地方需要消毒,哪些地方不需要消毒。需要消毒的对象,概括起来主要是两大块:第一个是污染的或者可能污染的环境、物品,包括手,第二个是有些物品,可能污染后会造成比较严重影响的,比如食饮具,婴幼儿的奶瓶,如果家里有慢性病人,刚才说的糖尿病,有测血糖用的针。所以我们要明确究竟是哪些需要消毒。
第三,确定消毒对象后,要明确选用哪些消毒方法。食饮具、织物一般是煮沸消毒或者热力消毒,环境表面一般选用消毒剂做擦拭、做小范围喷洒。当然对于冰箱,特别是使用中的冰箱,需要用低温消毒剂。当然,消毒剂在使用时,要注意消毒剂的浓度和时间,非常关键。一般情况下,不是说消毒剂浓度越高越好,一定要恰如其分。一般家具表面,用含氯消毒剂200到250mg/L,或者季铵盐消毒剂1000mg/L。消毒达到作用时间后,10min或20min后,用清水抹布擦干,避免消毒剂残留对物品带来影响。如果用酒精消毒,一般浓度70%到80%是最好的,因为酒精作用快,前面已经说过了,所以30s就可以了。
第四,特别要注意,消毒应该避免过度,不能随意扩大消毒范围,不能随意增加消毒频次或者提高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要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做好防护。既要避免可能的生物因子,更要避免使用过程中的消毒因子,包括消毒剂化学因子,或者烫伤、紫外线这些物理因子对操作人员的危害,所以家庭配消毒剂的时候,最好戴口罩、手套。如果家里有老人、儿童,或者其他过敏的人员,在做空气消毒或者比较大范围表面消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他们请到室外去,避免接触这些有害的因子。谢谢!

![[原创]宇宙第一大医院郑大一附院搬家式挖人上了热搜](https://www.xinyaopin.com/file/upload/202205/20/21064556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