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基层药品监管“最后一公里”难题,黔西南州市场监管局以“规范验收、精准养护、科学储存”为重点,2025年在全州推进村级卫生室药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一、聚焦验收环节,严把药品“入口关” 针对村医药品验收不规范问题,在监督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向村医科普“三查三核”标准(查资质票据、查药品外观、查药品运输条件;核批号效期、核数量规格、核储存条件),并指导村医规范填写验收记录(包含药品通用名、剂型、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数量、供货单位、验收结论、验收人签字等内容)。同时开展“验收盲测”行动,现场随机模拟配送过期药品、破损针剂等情形,对未严格履职的部分村级卫生室责令整改,推动村级卫生室建立符合药品质量管理规范的验收制度,进一步提高村医药品验收能力。 二、强化养护管理,织密药品“保质网” 针对部分村医养护意识低、养护不规范的问题,市场监管部门对村医养护工作提出“三确保一降低”养护核心目标,即确保药品质量安全(无变质、失效、污染)、确保储存条件合规(温湿度、避光、防潮达标)、确保药品可追溯、降低药品损耗率,并指导村医规范填写养护台账,村级卫生室药品损耗率同比逐步下降。 三、规范储存条件,打造药品“安全舱” 针对部分村级卫生室药品存储条件未满足药品质量要求的问题,市场监管部门现场指导村医根据村级卫生室工作实际实行“四区三色”管理:常温区、阴凉区、冷藏区、特殊药品区+绿(合格药品)、红(不合格药品)、黄(待确定药品)三色标识;对部分村级卫生室设施设备不满足药品储存需求的均责令整改,从而进一步规范村级卫生室药品储存条件。 截至目前,全州共计检查村级卫生室403家次,发现隐患问题139个,责令整改139个,整改完成119个,20个正在整改中;立案调查18件,其中16件案件正在调查中,结案2件,罚没款0.2万元;移送问题线索42条至卫生健康部门;开展业务培训17期,开展业务知识科普宣传32期,发放药品指导意见书11份。通过开展村级卫生室药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基层药品安全治理效能进一步显著增强,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用上放心药、安全药。